播出時間:2025年08月03日 14:00~15:00
來賓:福榮融合教育推廣基金會附設福榮麵坊創辦人清大特教系退休教授 吳淑美、科技人 吳大剛博士
主題:遇見美麗:福榮融合教育推廣基金會附設福榮麵坊創辦人清大特教系退休教授吳淑美與科技人吳大剛博士(下集)
1987年,吳淑美教授從美返台,成為台灣第一位引進「融合教育」理念的學者。她深信教育不該分別對待,而是應讓特殊與一般孩子能在同個班級、同個空間中一起學習、一起生活、一起成長。這是一種理念,也是一場漫長的社會實踐。
2000年底,她成立了財團法人福榮融合教育推廣基金會,一步步從幼兒早療、小學融合班、國中融合班,跨越時代與制度的限制,始終以「全納教育」為願景,帶領團隊深耕於特教領域三十餘載。
然而,當第一批融合班孩子長大,進入社會卻找不到容身之處時,吳教授說:「融合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裡,他們長大後,也該有屬於自己的位置。」於是2009年,福榮麵坊誕生。這不僅是一家餐廳,更是一座橋,連結社會與這一群融合教育下的孩子。
「白天做面板,晚上調醬料,假日賣麵條。」這句話,是科技人吳大剛博士TK的生活縮影。這位化學工程博士、前科技公司副總,在妻子吳淑美面臨麵坊經營困難時,毅然回台,親自掌廚。醬料、菜單、食材標準化流程,他一手打造。他說:「我不是來做愛心的,我是要讓他們做出真正好吃的麵。」
從蔥油餅、紅油拌麵到蘇式紅燒肉飯,每一道料理都是真材實料,也蘊藏一種職人精神與愛的延續。他相信,如果連身障孩子做出的麵都能征服饕客的味蕾,那他們就可以真正站穩社會的一席之地。
這些年來,即使每月虧損十幾萬,夫妻倆從未放棄。他們也曾在疫情最嚴重時忍痛思考是否要結束營運,但因為不忍孩子們失望與失業,他們四處奔走、尋找新店面,最終在許多愛心好友的支持下,讓福榮麵坊再續命好幾年。
2025年,因房東店面收回,他們決定讓麵坊畫下句點。這不是因為放棄,而是因為信任—相信這些曾經在麵坊中學習、成長、被肯定的孩子,未來也能在社會的另一處,繼續發光。
「融合教育」這條路,從來不容易。但福榮麵坊就是最堅定的證明:教育可以走出教室,進入廚房,走進社區,也走進人心。吳淑美教授用鏡頭拍下了這段歷程,她的紀錄片《晨晨跨海上學去》、《不可能啦啦隊》,屢獲國際獎項,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融合教育奇蹟;而吳大剛博士,則是用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麵,讓台灣社會重新理解什麼是尊重與共融。這16年來,他們用一碗麵打造出社會共融的模型,也讓我們看見,即使在體制縫隙中,仍有無數愛的力量,正靜靜地綻放。福榮麵坊雖關,「融合教育」的火,永不熄滅。
本週珮雯特別再次邀請「福榮融合教育推廣基金會」創辦人清大特教系退休教授吳淑美與科技人吳大剛博士TK來到節目中分享他們與融合教育及福榮麵坊共創的美麗故事。
-
本節目由《建同文教基金會》、《麗豐股份有限公司》、《英屬維京群島商克麗緹娜智慧產權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贊助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