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中藥材黃芩,過去常用於清熱解毒,經由現代醫學實證與創新研發,如今成功轉化為口腔疾病治療利器。衛福部樂生醫院中醫科主任徐蔚泓醫師,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傳統醫藥研究所所長林東毅教授攜手合作,開發以黃芩為基礎的中藥複方,經多項實驗驗證療效,並於「2025年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榮獲金牌獎,展現臺灣傳統醫藥研發實力。
黃芩為歷代常用中藥,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徐蔚泓醫師指出,黃芩蘊含豐富黃酮類成分,具備抗菌、抗發炎、抗氧化與抗癌等藥理活性,具潛力成為治療口腔疾病的重要藥材。研究團隊經反覆試驗與配方優化,成功研發出中藥複方,作為口腔治療創新方案之一。
研究發現,該中藥複方與常見口腔癌化療藥物「順鉑」聯合使用時,能產生「協同作用」,相較於單用順鉑更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進而降低藥物使用劑量,提升治療安全性與效果。動物實驗亦顯示該配方能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同時具降低細菌脂多醣誘導巨噬細胞發炎反應之功效,展現多重生物活性。
樂生醫院目前服務逾50位漢生病院民,考量其長期面臨皮膚及黏膜感染,口腔衛生狀況普遍不佳,徐蔚泓醫師更將該中藥複方研製為漱口水供實際應用,實測結果顯示能有效減少牙菌斑、促進唾液分泌,提升院民口腔健康。
徐蔚泓醫師表示,黃芩應用於口腔保健具高度潛力,不僅延續中藥傳統應用,也符合現代醫療需求,堪稱口腔治療的「神隊友」。此次研究不僅深化傳統醫藥臨床價值,更將其推向國際舞台,讓臺灣中藥實證成果被全球看見。
林東毅教授則表示,陽明交大持續投入中醫藥實證科學與創新研發,本次與樂生醫院合作,融合臨床實務與基礎科學,成功研發此中藥複方並榮獲國際金牌肯定,是臺灣推動傳統醫學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