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響應聯合國「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倡議,環境部舉辦第二屆「淨水永續獎」,以今年主題「冰川保護(Glacier Preservation)」呼籲社會大眾關注氣候變遷與全球水資源危機,並藉此獎項表揚在廢水處理與資源循環表現優異的企業與技術團隊,共有15家企業及8家協力廠商獲獎。
環境部表示,面對冰川消融、極端氣候頻傳與水資源壓力升高,淨水永續獎鼓勵企業發展節能、創能、減碳與智慧管理等綠色處理技術,提升產業調適能力,邁向淨零碳排與水資源永續。此次獲獎案例涵蓋畜牧、傳產與高科技業,展現臺灣廢水綠色轉型的多元創新成果。
在畜牧領域,台以環能採乾濕式發酵處理畜牧廢水,每日發電1,500度,同時改善急水溪污染問題;石拓能源每月處理10公噸沼渣,轉製3公噸蚓糞肥;億豐昌畜牧場則藉由高床畜舍設計節水,並將廢水全量澆灌農作,年提供逾9,800公斤氮肥;弘智畜牧場結合果菜廚餘共消化廢水,每日發電達500度。
在傳統產業方面,虹京資源公司開發氯化銨回收技術,每月回收56噸氯化銨,氨氮去除率達99%;和平電力則將濃縮廢水與脫硫反應產出硫酸鈣,年產130噸水泥原料,減少廢水排放與碳排。
高科技產業則致力發展「廢水採礦」概念,台積電15B廠年回收2,117噸高純冰晶石,並從廢液中提取22公噸銅與0.5公噸鈷;日月光21廠導入高效曝氣設備,年減碳1,196公噸;聯電Fab8D廠透過智慧控制系統,年節水18.5萬噸、減少800噸藥劑使用。
公共污水系統的創能與再利用也成為重要推手,如高雄鳳山溪處理廠年產1,656萬噸再生水;宜蘭水資中心以污泥碳化技術,年減碳達11,509噸CO2e;臺南園區污水處理廠為全國首座工業廢水回收並再利用於半導體製程,每日產出逾2萬噸高品質再生水。
此外,AI智慧水處理管理亦逐步落實,如日月光9廠AI 2.0系統每年減少加藥62萬噸,材料4廠則提升產水效率55%;竹科園區導入AI動態控制技術,年省電17萬度、減少30噸藥劑用量。
環境部指出,為協助企業推動綠色轉型,自去年起陸續推動「廢(污)水處理技術創新補助計畫」與「綠色貸款信用保證機制」,已有8項學研界計畫獲得支持,涵蓋氨氮、磷、銅等資源化處理與AI智慧模擬應用。環境部亦將於3月19日舉辦「廢水綠色轉型論壇」,分享這些創新成果,凝聚產官學界對永續水資源的共識與行動。
完整得獎名單與技術案例,歡迎至環境部水資源管理資訊平台查詢:https://water.moenv.gov.tw/Public/CHT/Default.aspx